诸葛实况

149 何谓把牌打好了

诸葛 / 2022-03-17


最近我是有些焦虑的。我总感觉无论和谁比、无论比什么,我都是最差的。引起这种焦虑的主要原因还是当下生活的不如意,这种不如意不但会不断放大我们自己的不好,让我们只会注意到别人的好,还会削弱我们抵抗社交软件贩卖焦虑的能力。不知道是我自动屏蔽了还是社交软件帮我们隐藏了,我能看到的都是比我好的,这个比我有钱,那个比我好看,这个比我自律,那个比我努力。不是不能见贤思齐,但是当入目皆是这些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不可避免的挫败和无力,进而变成焦虑,认为自己是最差的。

其实作为社会大多数的我们,总是有人比我们好,也有人比我们差,我们只是平凡到平庸的大多数,是被平均的平均数,是中奖率的分母。我们不幸的是做不成最好,但是也不幸的是做不成最差。很多时候我都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仍旧不免焦虑,所以这大概可以算作是清醒的焦虑吧。

我认真分析过我是如何把牌打烂的,但是我发现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还要知道把牌打好了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把牌打好?这样才能帮自己减轻或者消除焦虑。

我认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达成的是 “两种人” 的 “两种认同”—— 他人的认同和自我的认同、身份的认同和行为的认同。

自我认同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他人认同之上的,或者说他人认同是我们达到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经历、情感和角度,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对不同的身份和行为有不同的认同。自我与他人不可避免的存在认知上的冲突与矛盾。所以其实我们最难做到的是他人认同和自我认同的统一。

很多时候身份认同应该是行为认同的前提,或者说行为是基于身份而存在的,抛开身份谈行为总是不够全面和没有根基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习惯 “以偏概全”,把身份认同或行为认同中的一种放大,去弥补或者掩盖另外一种认同。

以刚刚看过的电视剧《人世间》为例,周秉昆对自己的认同是建立在他父亲对他的认同之上的,周秉昆的父亲认可周秉昆作为儿子身份的孝顺父母、操持家业的行为,对这种行为的认可甚至可以盖过对其职业身份的认可。但是周秉昆认为他父亲更认同的是他有编制的职业身份,更在意的是对他身份的认同,这便是他人认同和自我认同的矛盾。周父认同他幼年时作为学生的身份,但是不认同他学生身份下的学习行为,不认同他的成绩不好,这便是身份认同作为行为认同前提的体现。

同样的,周父认同周秉义的市长的职业身份,但是并不十分认同他作为市长身份下的行为,因为周父认为他并没有尽到作为市长应尽的职责,改善光字片的面貌。对周父而言,对他行为的不认同可能会掩盖对他职业身份的认同,因为周父对自己的儿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对一般人而言,当上市长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对周秉义市长身份的认同可能会掩盖对他作为市长的行为的考量。

所以,所谓的把牌打好应该是得到他人和自我对各种或者某种身份的认同,以及该身份下的行为的认同。他人可以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也可以是普世的价值观;身份可以是职业身份、交际身份、生活身份等所有或其中的一种;行为可以是依托在身份下的各种行为成就。简单举例,所谓的把牌打好可以是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可观的工作,或者是体面的工作,或者是收入可观的工作。

所以如果我们想把牌打好,要明确他人认同的身份和行为是什么、自我认同的身份和行为是什么,然后找到他人认同和自我认同的统一,去实现这个统一,应该就是把牌打好了。

对我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做到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统一,这该是我目前焦虑的最本质的原因。但总有一天我会以被认同的身份做着被认同的事情,希望我们都是如此。

2020 年 3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