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实况

161 到底是精神内耗还是外耗

诸葛 / 2022-09-08


有天上午我正在工作,父亲突然给我发消息,让我给他发我的行程码,说村里要。我问父亲村里是作何用途,父亲也说不上来。我又去问村群里的年轻人,朋友给我发了一个本村在外人员的表格,有一千多人的身份信息,又给我截图了村群里村干部发的通知,但到底也没有搞明白索要行程码的最终目的。

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你管为啥要这个东西作甚?又不费事,他要你给他不就是了吗?”中国目前大概还有近6亿如我父亲这般勤勤恳恳、老实本分、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条件信任政府的农民。我们通过学习明白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不应该是让我们学会去做一个会哭的孩子,而是应该让我们学会去关注、支持、奖励听话的孩子的。这也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我将我的行程码截图发给父亲,经由父亲备注姓名发到村群里。我又把弟弟的行程码要来,经由父亲备注姓名发到村群里。我和弟弟都是不在村群里的,不是我不想进,而是进不去,几年前朋友拉过我几次,管理员都没有通过,后来父母学会了使用微信,进了群,我用父母的号拉我进群,管理员仍旧没有通过。

因为这件事,我突然间就变得很烦躁。因为一个毫无道理的要求,我需要与各方面来回拉扯,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有人会说“也不费事”“不用管他”,但是我们生活中总会经常碰见许多“不得不管”“又很费事”的毫无道理的要求。

当我平复下烦躁的心情后,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很多时候让我们烦躁、压抑、感觉压力大的根本原因从来就不是所谓的“精神内耗”,而是这种无休止的、无道理的外在的过度索取,是外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所谓的“精神内耗”应该是一种自我的消磨和对抗,是通过内在的心理斗争消耗心理资源的方式。

但是当你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精神内耗”时,还有一种大字号加黑的错误解释,它说“精神内耗就是心理资源的消耗”。我们首先要区分“内耗”和“耗内”的区别,“内耗”是因为内在行为造成的损耗,“耗内”是损耗内在的心理资源。如果我们连精神内耗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还妄想去对抗精神内耗,其实是一种很扯的行为。而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所谓的精神内耗,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精神内耗。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消耗两种资源,一种是身体或者说肉体的能量,另一种是心理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力”。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资源(精力),环节越多我们越容易感到疲惫。但是这种消耗是一种隐性的、难以量化的损耗,经常会被我们忽略。而所谓的“也不费事”一方面指消耗的肉体能量较少,另一方面是指它所消耗的心理资源(精力)不容易被察觉到。但是不被察觉到不代表没有被消耗,当许多的这样的“也不费事”积聚在一起后,我们会觉得经常疲惫但又找不到原因,最后自我归因或者被归因到自身,托名为“精神内耗”。

疫情以来的这几年,我们格外的疲惫、易情绪化、烦躁、感觉压力大,不是因为暴增的“精神内耗”,而是因为暴增的附加程序环节和要求对心理资源(精力)的消耗。

健康码从一开始的辅助疫情防控、标记健康信息,到附加疫苗接种信息、附加核酸检测结果信息、附加核酸检测时间信息、附加行程信息;从绿码到绿码、黄码、红码、金边码;时间信息与要求从24小时到48小时、72小时、四天、七天;从有疫情的地方需要核酸到没有疫情的地方也需要核酸再到常态化核酸;从出省需要核酸检测到出市需要核酸检测再到出小区需要核酸检测再到蹲在家里不动也需要核酸检测。我经常害怕因为忙碌而忘记参加每周两次、每次为时三个来小时的核酸检测,社区网格员还经常在朋友圈发不做核酸被警方依法惩处的案例。我每周有七天生活在唯恐忘记核酸的恐惧中,每次从忙碌中回神意识到今天不必核酸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中的庆幸。我的疲惫、烦躁、压力并不是来自于“精神内耗”,而是每天里无数的人、单位、机构、软件让我既要这样这样,又要那样那样,我精神世界里的小人根本没有时间打架,哪里来的内耗?

这些理所应当、合乎法理的附加程序和要求已经对我们的心理资源(精力)产生了巨大的损耗,何况还有那种例如“必须居家健康检测三天同时必须外出到指定场所三天两检”的无理规定。后者除了附加环节的产生的损耗,还要附加对这种无理要求愤怒和反抗的消耗。

人类是群居生物、社会性生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处处充满了规则。我个人将规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所有或者绝大多数集体成员共同约定和认可的共同遵守的规则,这种规则我叫它“公则”,一种是个人或者部分集体成员为了方便自身的行事而为其他人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我叫它“私则”,这种“私则”往往会对他人有过度的索取或者约束,所以会有很多人为了私利而想把“私则”变成“公则”,让其有更大的约束力。随着集体的发展,会有许多披着“公则”外衣而为部分人谋取私利的“私则”大肆泛滥。在对人心理资源(精力)的消耗中,一般而言“公则”对心理资源(精力)的消耗要少于“私则”对心理资源的消耗。所以我们才会对为了自己方便而层层加码的防疫规定格外反感,所以我们才会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给员工制定的各种规定格外反感。

道德和法律是如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种规则,但是其实这些“公德”和“公法”中存在有 “私德”和“私法”,正是这些“私德”“私法”让我们变得更加疲惫。

当然,同一件事情所消耗的心理资源(精力)会随着时间而减少,我们对一件事情越熟悉,它消耗的心理资源(精力)就会越少,所以更准确一点来讲,我们感到疲惫的原因是我们适应的速度赶不上附加环节增长的速度。我们希望慢节奏的生活、甚至是隐居的生活,其实一定程度上都是在逃避这种外在索取或者约束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节增加对心理资源(精力)的消耗,也就是所谓的“不用管他”。或许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有时间去“精神内耗”。

其实除了“私则”泛滥导致的附加环节无限膨胀之外,另外一个导致心理资源(精力)消耗增加的原因是路变窄了。以前大概有四种人:求名的、求利的、求权的、求道的;现在只有一种人:求利的。本质上这是一种“私则”发展到极致的体现,它让我们有更多的“不喜欢”又“不得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外耗。但是当它们利用错误逻辑模糊掉其中的“不得不”,让你觉得并非是“不得不”,便会让外耗变成真正的“精神内耗”。这个时候我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两个小人,既想这样又怕那样,自我消磨,只是我们看不到两个小人衣服下都是“不得不”。

我甚至觉得动辄说年轻人精神内耗越来越严重的人非蠢即坏。他们要么是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内耗,要么就是在PUA我们。明明是你的附加环节对我的心理资源产生了损耗,还要归咎到我自身,让我接受是自己的问题。

其实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并不是“精神内耗”,而是无尽的索取所造成的“外耗”。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清到底是不是真的“精神内耗”,到底是自己两种观念的对抗还是你的观念和外在的“规定”的对抗。针对内耗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形成坚定的想法、理念、理论或者信仰,针对外耗我们需要尽可能的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减少环节的增加。

不必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所谓的“精神内耗”并认为自己有病了,或许我们该治的是“外耗”呢。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