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实况

175 30岁,不会做大人

诸葛 / 2023-10-14


还没有学会做个大人,就已经快要三十岁了。

每当我注意到自己的年龄,总会下意识告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但是我又会马上意识到,即使我已经快要三十岁了,我仍旧不知道怎样当一个大人,也很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人,也很少愿意成为一个大人。

我们总被教育,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能怎样怎样;我们总被要求,已经是个大人了,应该怎样怎样。

我本以为成为大人是一件最简单的,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好像时间一到,我们便会自动获得相应的能力,来匹配大人的身份,成为一个大人。但是直到快要三十岁了,我仍旧没有自动获得这种技能,这让我十分惶恐。我只能极力的去模仿和扮演,装作大人的样子,生怕被周围的同龄人发现,我并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大人。

有时候我会十分羡慕周围的同龄人,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像个大人或者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的。即使偶尔我也会觉得他们大人的身份并不怎么纯粹,并稍稍为自己的“不大人”而松口气。

“大人”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在《易经》中已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描述。大概起初“大人”二字只是指德行高尚的人,因为德行高尚所以做事成熟可靠,所以受人尊重,自然“位高”,要想德行高尚自然经过时间的积累,故多“年老”,这样的人自然对很多人而言即是“贵人”。后人瞎子摸象,只执一端,混淆了逻辑,认为“位高”自然“德重”,故位高者即称大人,认为“年老”自然“德重”,故年老者亦称大人,延至今日大人也就只等同于成年人了。不过它也保留一部分本义的德行,也将“成年人”的定义扩大到了德行方面。

那么单纯时间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只能带来生理上的衰老,或许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大人,真正让我们成为大人的是在这些时间里经历的事情、做出的改变。所以,我们成为大人也不会是一个瞬间的突变,而是一个缓慢的、残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杀死属于孩童、青春的那部分自己,属于大人的那部分慢慢成长。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可能本就没有“大人”,或者没有纯粹的大人。每个人身体里都不免有孩童的部分,也会有大人的部分。我们将人的某一部分的特质定义为大人,这一部分特质的稳定程度随年龄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因此这个世界上会有“小大人”和“老顽童”。

我们每获得一种身份,大人的成分就多一点,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学生到工人,从儿子女儿到丈夫妻子到父亲母亲,我们越来越像个大人。我们每失去一种身份,孩童的成分就多一点,从工人到退休,到失去伴侣、失去孩子,慢慢变成一个老顽童。所以,或许并不必给幼小的孩童强加太多身份,让他们提前变成一个大人,让孩子做好孩子已经是最好的了。

我们对长大的渴望、对成为大人的渴望,或许只是来自于对大人特权的渴望;我们不愿意长大,可能是生物对于机体衰老的恐惧本能以及对大人身份所要承担责任的逃避。

我们也是永远无法根除所有的孩童部分的。我时常能在父母甚至姥爷姥姥身上发现属于孩童的天真甚至幼稚的成分,虽然有时候这会损害作为大人的威严,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作为人的真实。有时候想到我刚刚出生时,刚刚开始尝试大人身份的父母和我的最纯粹的孩童本性的碰撞,想想就很感动。

听人讲《红楼梦》,讲到贾宝玉是典型的不想长大的个性,因此他总是讨厌属于成人的功名利禄,喜欢重复孩童时的行为来提醒自己还是个孩子;讲到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是贾元春对宝玉及其姐姐妹妹的青春的救赎,就连史老太君进了大观园,都会被唤醒起属于孩童的部分。

在做事情的时候,我羡慕大人的成熟和可靠;在做自己的时候,我喜欢孩童的烂漫、自由与轻松。

所以,三十岁还不会做大人,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三十岁做个孩子又怎么了?

2023年10月14日